鄂尔多斯市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09-20鄂尔多斯三农三牧
前言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办事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这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按照自治区有关通知要求,近日,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农工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各旗区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采取问、访、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赴9个旗区的嘎查村实地摸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同时下发文件至全市各旗区,征求各地意见建议,并汇总了全市个嘎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数据,建立了数据台账。
一、鄂尔多斯市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村集体经济收入近三年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但同时面临不平衡性突出、收入悬殊的问题。市委近年来很重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其列为农村牧区“三项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建设、村庄绿化建设)之一,并且作为评价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五好三提升”的标准之一。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部、市农牧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清零”行动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加强部门协作调度,旗乡村层层制定规划,实施全市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行动,计划到年底实现所有嘎查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后续管理等工作,市级划拨了万元作为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年全市个嘎查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年达到个,年达到个,年6月底达到个,比年增加个,增长79%,占全市嘎查村总数的93.7%,大大提高了村级组织办事服务能力。年底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比年万元增加万元,增长36.4%。但不平衡性比较突出,截止年6月底,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村47个,占6.4%;年收入不足1万元的嘎查村个,占40.5%;年收入1-5万元的个,占24.4%;年收入5-10万元的个,占19.3%;年收入10-50万元的51个,占6.9%;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18个,占2.4%(其中万元以上的1个)。全市嘎查村集体收入相差悬殊,低收益村多、高收益村少,工矿区村收入好、梁外地区嘎查村收入少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但同时面临创新不足、成熟模式不多的问题。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引入农牧业龙头企业等经济实体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如达旗昭君镇门肯嘎查麻黄圪旦社进行土地整合,引进正思公司规模化种植项目;准旗十二连城乡黑圪涝湾村进行土地整合,引进神泉旅游项目。二是通过入股私营企业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麻迷图村集体入股农乐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三是通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来发展村集体经济,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如鄂前旗敖勒召其镇查干巴拉嘎苏嘎查希密太风干肉合作社。四是通过开发人力资源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如杭锦旗巴拉贡镇乌吉尔嘎查成立冬青清洁公司,伊旗扎萨克镇门克庆嘎查成立劳务公司。五是通过领办或创办企业,依托本村矿产、土地、优势经济作物等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如准旗纳日松镇勿图沟村。六是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帮扶和结对共建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如市委组织部帮扶准旗龙口镇麻地梁村建设小杂粮加工厂;市疾控中心帮扶杭锦旗呼和木独镇东红柳村建设面粉加工厂。七是通过出租门面、楼房、草场、耕地以及其他方式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分析发现,全市嘎查村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入股私营企业、建立专业协会等传统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比重较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挖掘各自资源优势,但创新意识不足,能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不多。
(三)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结构呈多元共生态势,但同时面临经营性收入增长不够理想、集体负担日益加重的压力。从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构成分析看,村集体经济对转移支付有过多依赖,而土地租赁收入、发包及上级返还拨付基本上每年都是固定的,增长空间有限。大量的“空壳村”、低收入村普遍反映,缺乏可用的资源,并且土地制度改革后,村集体资产有的荡然无存,有的基本上没有集体可支配土地及其他固定资产,村干部对市场经济知之甚少,发展思路不开阔,调研中往往能听到村干部“倒苦水”,有束手无策之感。与此同时,农村牧区公共事业支出只增不减,刚性支出逐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集中用于改善公共服务上的多,用于扩大再发展上的少。
来源: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农工部
编辑:田峰印编审:刘旭
图文制作:杨杰
来源:鄂尔多斯三农三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xw/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