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各地地名来历,你知
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省、市、县、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以及山脉、河流、湖泊、岛屿、草原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名称。那么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辖区内各地地名来历是怎么样的呢?
内蒙古自治区清康熙三年(),清朝以戈壁为界划分内札萨克蒙古和外札萨克蒙古,将大漠以南蒙古各部落称为内札萨克蒙古。“内蒙古”之称由“内札萨克蒙古”而来,沿袭至今。“蒙古”最初是指部落名。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地区诸部落建立蒙古汗国后,逐步变为一个民族名称。“内蒙古”之称由“内札萨克蒙古”而来,沿袭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鄂尔多斯市。因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部落及万户名而得名。“鄂尔多斯”,系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
1.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清光绪三十三年(),设立东胜厅。年,改置东胜县。东胜区,“东胜”由“胜州”而命名。隋开皇二十年(),在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设置胜州。辽神册元年(),辽军攻入胜州后,将胜州居民全部迁往黄河东岸,在今托克托县大皇城设东胜州,故得名。东胜区,“东胜”意为在原胜州之东,“胜”含“决胜”、“取胜”之意,故得名。
2.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析东胜区南部地设立康巴什区。因蒙古语“哈巴格希”的变音得名。“康巴什”系蒙古语“哈巴格希”的变音,“巴格希”意为“老师”。相传此地有位英雄名叫“哈亚”,同时也是一位老师,故名。
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清顺治六年(),以达拉特部属地置鄂尔多斯左翼后旗,俗称达拉特旗。以蒙古语“达拉特”得名。“达拉特”系蒙古语,其含义和由来有三种说法:①意为七十之部(由词根“达拉”(即七十)和表示复数的尾音字“特”构成),该部很可能是由七十个勇士,或者贵族的子孙繁衍而成。②意为祭肩胛骨之部,因该部有祭祀胛骨的习俗。老者云:“他们的祖先是守护窝阔台伊金神灵及肩胛骨的达尔扈特”。③系“塔拉特”一词的演变,汉释为“平原”,以达拉特旗的地理、地形而名。
4.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年5月,成立准格尔旗临时政务委员会。“准格尔”系蒙古语,汉译为“东首”“东部”“左翼”。因准格尔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故名;又因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把从新疆带来的部分准噶尔部落人安置于此,故名。
5.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鄂托克前旗为鄂旗南境。年,鄂托克旗划分为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同年8月12日,国发号文件批准分设鄂托克前旗,故得名。“鄂托克”系蒙古语,汉译“营”或“部”,是古代蒙古族地区行政区划名称。
6.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清顺治六年(),以扣克特、锦巴固沁、乌拉特、唐古特等部为主,设立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以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之俗称鄂托克旗得名。鄂托克系蒙古语,意为“营”或“部”,是元、明两朝蒙古“万户”下设的具有行政和军事职能的“千户”,为明代鄂尔多斯(万户)之鄂托克(千户)游牧地,后演变为旗名。
7.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清末易名杭锦旗。根据该地理实体原部落名演化命名。“杭锦”系由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意即“车子”,原是突厥族内部一个势力集团的名称,后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征时其部归属蒙古,后渐被同化,清顺治六年(),设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清未易名杭锦旗。
8.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清顺治六年(),置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俗称乌审旗。乌审是蒙古族早期部落名称,据史料记载13世纪就有了乌审部落,旗名以乌审部落得名。“乌审”,系蒙古语,据说“乌审”由“乌拉西”一词演变而来,意为“用网套(捕捉禽兽的网套)的人”。
9.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旗,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年,郡王旗、札萨克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以境内成吉思汗陵园取名。“伊金霍洛”系蒙古语,意为“圣主陵园”,因境内有成吉思汗陵园而得名,故得名。
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名知识为载体,深度挖掘“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内涵,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重点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要义,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真知计划#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xw/1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