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堂云踏青,不同学校的孩子一起探寻
当“问题化学习”和“同侪课堂”碰撞,会擦出怎么的火花?
在“问题”的牵引下,不同学校的孩子们跨越时空,同堂“云踏青”,一起探寻“笔尖上的美味”……
从田野照片,到烧菜视频,从名家名段,到解说仿写……一门小学语文读写微课程“笔尖上的美味”,让孩子们把写作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最近,在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的组织下,“宝嘉”问题化学习读写联盟与宝山区小学语文张嬿名师工作室携手,连续举办了三场“同侪课堂”,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上海市宝山区庙行实验学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小学、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立心小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小学等六所学校的多位老师,带着孩子们从田野、山林、江河里寻找美味,从描绘美味的过程中感受妙笔生花。
老师们把数字化新技术融入问题化学习课堂实践,帮助孩子们“在善问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召集不同学校的孩子,来一次“云踏青”
宝山、嘉定两个区,三所学校,三位老师,不同学校的孩子在线上一起学习是什么感受?
疫情防控期间,家中的蔬菜成了稀缺品,宝山区实验小学的张伶俐老师灵机一动,决定联合其他几位老师,共同带着宝山和嘉定两区三校三年级的孩子们来一次“云踏青”,用手中的笔“写菜”。
问题化学习离不开问题。
如何让疫情封控期间足不出户的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何开展“云郊游”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感悟?如何以合作的形式,打造生生交流的线上课堂?
伴随着这些思考,基于问题化学习小学语文“读写链”的理念,4月27日,在classin教学平台上,张伶俐带领3校3个班级的学生开展线上同侪教学,开启了自编微型课程《笔尖上的美味之食在田野》的课堂实践。
要使教学更为有效,就需要解决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以及教师之间的合理分工。其中,实现网络分组功能与有效的小组学习,以及教师的巡组指导,就能避免让线上教学变成教师一言堂的传授课堂。
老师们一方面通过如抢答器、计时器等小工具,营造有趣的在线课堂。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化学习“思想乒乓球”的游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有效互动中。在本课中,通过阅读汪曾祺段落,用你问我答他补充的“思想乒乓球”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段落,在学生的问问答答中搭建例段的“脚手架”,最后请学生借助“脚手架”进行说话和仿写练习。
给烧菜小视频配解说,把写作变快乐
如何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怎样才能把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如何帮助孩子真正学会自主表达?
5月11日,上海市宝山区庙行实验学校严维莉副校长带领两区四校4个班级的学生,再次开展线上同侪教学,开启了本次《笔尖上的美味之食在山林》的课堂实践。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习林清玄的《忘情花的滋味》节选,让学生学习作家从“菜名、做法、味道”三个方面介绍一道菜的写法,重点学习通过恰当的动词介绍烹饪的重点步骤。
然后孩子们试着开始仿写,给自己的烧菜小视频配上解说词,学会用恰当的动词写清楚一道菜的烹饪过程。
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传统的批改方式是学生作文教师改,教师忙得天昏地暗,学生收获甚微。严维莉借鉴美国过程写作法原理,引入习作清单这个媒介,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所谓的习作清单就是将作文要求,包含写作内容、表达方法、写作策略方面的知识,以清单的形式有序排列,供学生在写作全程中自检或互评。
在课堂上,严维莉先引导学生将问题系统转化为评价清单,学生明晰习作要求后开始写话。在评价修改的环节,孩子们借助评价清单,通过自问、互问、追问,不断修改文章,作文的评改能力得到了培养,问题的发现力、解决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给孩子们全新的课堂体验
那么,孩子们对于线上的同侪学习有何感受呢?
宝山区实验小学的学生说:“我们对汪曾祺爷爷写的内容进行提问,还锻炼了我的描写能力。收获满满的我,碰到描写类的作文,肯定能大写特写。”
宝山区庙行实验学校的学生说:“张老师以《惠崇春江晚景》为题材,引导我们了解蒌蒿、芦芽等食材。请不要怀疑,是食材,这首江南风景文在张老师的讲课中,已经成为一篇美食文啦。现在家里食材简单,所以我听着听着就有点馋。”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的小夏同学说:“严老师让我们给自己制作的视频配解说词,还引导我们自己制定评价表,老师讲得生动有趣,仿佛让我置身于一场美食烹饪活动呢!”
宝山区实验小学的小沈同学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小组交流中,小伙伴们纷纷介绍了自己制作的山林美食。严老师也在一旁认真聆听我们的介绍,耐心地指导我们在介绍过程中应该要抓住关键动词,并按照介绍菜名、食材、制作步骤等方面来一一介绍,我很喜欢这种全新的课堂体验。”
同侪课堂结束后,来自各区域的老师们基于“问题化学习联课智能平台”还进行了“同侪教研”,针对性进行了评课。问题化循证小组的老师们从不同维度开展课堂循证,从课堂观察记录,到数据导入分析,再到反思汇报循证结果,对课堂进行了深度分析。
5月25日,嘉定区南翔小学孙烨老师将再次带领孩子们跨校共上《笔尖上的美味之食在江河》,把“美食”和“妙笔”结合,寻找写作的秘密。
“先进的教学设计、复杂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教学支架以及技术赋能,是这次教学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教授说,当问题化学习和同侪课堂相遇,创造了一个“富有时代感和现代化的智慧课堂”。
据宝山区教育局数字化转型办公室负责人张云峰介绍,居家上学两个月以来,宝山全区共12.7万学生参加线上教学,开展日常线上谈心交流学生数为3万人次,线上家访数为1万人次,线上家长会为班次。特别是同侪课堂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异地同步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教研新形态,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创新培养的新模式,使得校管理可以更加轻松,教师课堂更加灵动,学生学习更加自主,家校关系更加融洽。
问题化学习+同侪课堂=语文写作课大变样!
“具有挑战的情境性任务、自主提问构建习作框架、追问形成评价清单、数字化转型联结同侪课堂,让语文写作课变得大不同。”据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学术领衔人、正高/特级教师王天蓉老师透露,未来同侪备课,同侪课堂和同侪教研,三个方面将逐渐形成闭环,形成可持续、常态化的教育形态,真正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ly/19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