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这里风景很美,人的腰包也很鼓
鄂尔多斯新闻网
上一篇文章: 鄂尔多斯小吃 下一篇文章: 鄂尔多斯路街道疫情防控环境卫生ldq
借着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美丽的风景,周边牧民从事牧家乐、民宿等行业,每家收入都在6万至20万元之间。
穿过夏日的风,从康巴什出发,沿荣乌高速公路行驶约一个小时,就到了位于“骑射之地、游牧之所”的杭锦旗境内的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夏日的午后,一场阵雨洗礼后的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愈发生机盎然。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波万顷,绿意葱茏,五颜六色的鲜花,细细碎碎装点着草原。“这里景色极美,空气清新,眺望草原美景,实在是一种享受。”一位来自呼市的游客说,趁周末带家人过来避避暑气,住在地道的蒙古包,感觉十分惬意。“现在来草原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有的游客每年都来,很多游客都成了‘熟人’,好多人都知道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谈起生活的变化,经营牧家乐的白牡丹颇为自豪,蒙古包外风景如画,目之所及尽是葱翠,观景木栈道蜿蜒伸展,基础设施齐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香,一切是那么简单而美好。↑蒙古小课堂。年出生的白牡丹,是杭锦旗锡尼镇巴音布拉格嘎查牧民,也是鄂尔多斯杭锦旗女子创业协会发起人,年她开始在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内经营牧家乐。白牡丹爽朗热情,经营有道,生意很快便火了起来。她还给游客出租蒙古袍,销售自制的蒙古老酸奶、奶食品和民族工艺品等,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经营以来共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以草原为媒,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让游客饱了眼福的同时,也让当地农牧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美。“我家经营的骑马、勒勒车体验项目每年能收入20多万元,要是没有景区的鼓励和引路,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马场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杭锦旗锡尼镇巴音布拉格嘎查牧民嘎毕亚图,说起现在的好光景,他心存感激。↑牧民嘎毕亚图正在为骑马体验项目做准备。
家有草原,以梦为马。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着力打造最美的草原演艺项目。“有资源不开发,就等于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年,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结合内蒙古西部草原特色,合理开发草原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培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让游客参与体验的系列文化旅游产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内蒙古中西部接待规模 的草原休闲度假目的地,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那达慕实景马术剧《英雄》、民俗歌舞《鄂尔多斯婚礼》、蒙古族宫廷文化盛宴《诈马宴》、草原之夜篝火晚会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备受游客青睐,“鄂尔多斯草原马上见”“21℃的夏天”“天然氧吧”等名号越叫越响。草原成风景,美景变资源。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让人叹为观止。“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景,在旅游旺季时需要雇佣20多名员工,最忙的时候一天就能挣1万多元。”白牡丹对于从牧民到老板的角色转变很是得意。“草原的气候、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前景很好。”这几年,已经尝到草原文化旅游热“甜头”的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负责人白锁峰告诉记者。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草原类景区的代表,拥有优质草原景观资源1.6万多亩,游客从原来的稀少到现在的扎堆,在草原旅游旺季住宿、吃饭都得提前预约。“自己富不算富,全嘎查牧民富起来才算富。”在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的支持下,白牡丹、嘎毕亚图等致富能人、产业大户牵头领办,通过入股分红、代管代养、入园务工、土地流转等方式,把生产加工、劳动服务、产品销售等联结在一起,组织化、集约化、规范化操作,带动周边牧民从事牧家乐、民宿等行业,每家收入都在6万至20万元之间。↑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
“旅游热”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人多”,也带动了牧家乐和农畜产品销售,牧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周边牧民们的酸奶、炒米、奶酪、奶皮子、奶酒和风干肉等成了抢手货,祖辈放牧的牧民悄然当起了“牧”老板。“来我们草原体验牧民生活,学蒙古语、吃牧家饭,呼吸 清新空气,感受原生态生活吧!”白牡丹希望通过记者的采访,把隐藏在草原深处的美丽和辽阔展现给更多的游客,让大家来原始、生态、远离尘世喧嚣和浮华的草原做客,感受乡愁的味道,追寻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更多新闻,扫描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ls/1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