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法院促成全市首例破
本文转自:央广网
近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法院以减少当事人诉累、盘活企业发展为目标,以“靶向治疗”解决矛盾纠纷的思路,成功推进了一起涉案标的额高达1.3亿元的破产案件和解,该案件是鄂尔多斯市首例破产和解案件,为破产企业重生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当日,该院立案庭庭长邱涛收到了当事人送来的书有“严格执法纾困惠银剑胆琴心彰显正义”的锦旗。
困局:企业面临破产发展陷入困局
年,某银行与某煤炭公司签订授信协议。协议约定某银行向某煤炭公司提供万元授信额度,授信期间为12个月。协议签订后,该银行按约发放万元贷款,某煤炭公司只偿还了10万元贷款后再未履行还款义务。
鉴于该煤炭公司的违约行为,某银行将某煤炭公司诉至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法院判决,判定某煤炭公司下欠某银行贷款本金及利息共计1.3亿元,后某煤炭公司上诉至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高院最终做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因某煤炭公司在判决生效后仍不履行还款义务,某银行申请强制执行。经法院法官查控,某煤炭公司无可执行财产,遂终结本次执行。该银行在无奈之下向达拉特旗人民法院申请该公司破产清算。
承办法官受理该案后,同法官助理一起分析研判了某煤炭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资产条件,结合鄂尔多斯市今年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认为该企业虽然目前经营状况无法立即还掉所有款项,但从发展的前景看,该企业还款的潜力巨大,但若进行破产重整或清算,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该煤炭企业面临破产,会对当地其他煤炭企业的发展态势造成不良影响,该银行也可能造成不良贷款无法结算。
基于以上考虑,承办法官从挽救企业,兼顾多方利益的角度出发,确定了办理该案的方向——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协商协调努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从而达到双赢的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破局:法官积极沟通推动破产和解
明确了办案方向和思路后,承办法官立即行动,以“努力到无能为力”的决心,运用各种调解方法和手段,沟通说服、释法明理,最终让双方当事人放下了思想包袱,达成和解,使走进破产边缘的企业“起死回生”,有效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和解就是“跑断腿、磨破嘴”的事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后,承办法官首先与某煤炭公司进行沟通,当了解到该公司有和解意愿也符合和解条件时,法官对于促成该案和解信心大增,并立即与某银行联系,争取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由于该银行在外地,又赶上疫情反复,这给和解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不能让疫情阻挡了和解的脚步”。按照院领导的指示,承办法官穷尽所有智慧和力量,借助信息科技平台,进行线上协商。法官同助理与该银行负责人、法务人员多次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每次都要通话三四个小时以上,通过法官释法明理,让该银行认清了破产和解的好处与重整、清算的弊端。
最终,银行负责人被法官的耐心说法以及为民司法的努力所打动,同意和某煤炭企业进行和解,并达成了和解协议。结案后,银行负责人对达拉特旗人民法院的工作高度认可,并表示法院能从维护当事双方的角度出发,尽心竭力和解案件,为达拉特旗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的理念点赞!
目前,某煤炭公司正在按期履行还款计划,已完成还款金额万元。
据达拉特旗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邱涛介绍,该案是鄂尔多斯市首例破产和解案件,也是法治维护地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该案的办理过程中,达拉特旗人民法院秉持司法为民的理念,精准把脉,积极努力地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同时也对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起到了带头表率作用和正面示范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zx/2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