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中国古代建筑的表情包吗这些兽面
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中国建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萌芽,那时先民们已经能够建造地穴或半地穴式的房屋。经过夏商周三代不断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瓦,是覆盖在屋顶上的陶片。当,同“挡”,意思是挡板。瓦当是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也就是屋上瓦片的头端。瓦当的头部形状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一般圆形头部的瓦当也直接被简称为“瓦当”,半圆形头部的瓦当则被简称为“半瓦当”。
根据田野考古报告,殷代遗址至今还没有发现瓦,屋顶大概是茅草盖得。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周原遗址,时间应该属于西周初期。所以古人说“茅茨土阶”、“茅茨不翦”。《诗经·豳风·七月》说:“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可见当时瓦屋还属于统治者的建筑,是挨不着农民住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通过瓦当来了解先民们的审美和情趣——这里着重谈一下瓦当上精美的兽面纹饰。
中国古代兽面瓦当的纹饰,是基于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及在其基础上变化而形成的。兽面作为瓦当的纹饰,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如图1)燕下都兽面纹瓦当,多为半面瓦当,纹饰繁缛复杂,仍留有商周青铜器遗韵,兽面狰狞而具有神秘感。
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在延续了中国以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接纳海内外各国各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文化。瓦当制作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还出现了琉璃瓦,通过施以琉璃,抗风雨腐蚀和排水都较之前的陶瓦有很大提升。东胜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的一件唐兽面纹瓦当,(如图2)边轮与兽面之间有一圈凸弦纹或联珠纹,兽面的鬃、鬓、须连在一起,形成一圈整齐密集的断线纹带。瓦当中部凶猛的兽面,瞪眼、高鼻、呲牙咧嘴,兽面采用浮雕手法表现,形象生动逼真,给人呼之欲出的感觉。
历史沧海桑田,当时的建筑已不复存在,而这些小小的瓦当便成了记录珍贵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瓦当给人的感觉是古朴的,它自带的沧桑岁月的痕迹,静静展现着中国古文化的美妙内涵。
参考文献:
1.戴雨林,《浅谈瓦当纹饰的演变》,洛阳大学学报,年第03期。
2.李慧,《中国古代兽面瓦当纹饰研究》,东南大学,年。
3.张子珍主编,甄自明编著:《伊金霍洛史迹拾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2月第1版。
更多新闻
太火爆!五一假期首日,逾5万游客“涌入”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招标公告东胜区教育局关于年春季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
素材由东胜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提供编辑:冯小云
东胜发布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xs/20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