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学校一个课堂

<

碧空如洗,春意盎然。近日,在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网际交互教室中,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与康巴什第三小学共上一节英语课,虽然隔着屏幕,但“共享课堂”的师生互动并没有减少,俩校学生隔着一块屏幕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极具学习的趣味性。

一“屏”连两校,城镇和乡村的学生隔着屏幕就能互动,不仅改进了区域间封闭的教学与管理格局,而且让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输送进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为农牧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带来新的希望,真正实现了共学、共育、共成长。

自年秋季开学以来,这个乡村学校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孩子们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跟着康巴什区第三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一同上课。借助网际交互教室,他们已经开展了28节共享课堂,共享课堂覆盖了不同年级的不同科目,既有语文、数学、英语,又有美术、音乐等科目,每次同频互动都让双方收获满满。

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地处杭锦旗北部,距城市核心区近公里,是一所偏远的农村薄弱学校。为有效解决吉日嘎朗图小学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落后等突出问题,年在市、旗区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与城市核心区优质校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开始了互动交流、合作初探,年正式建立了“城乡一对一、结对共建校”。在6年的共建发展中,充分发挥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师资、管理、教学、信息化“四大优势”,推进理念、资源、措施、技术“四个共享”,构建了长效交流合作机制、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机制。吉日嘎朗图小学聘请康巴什区第三小学校长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分批次组织管理人员赴康巴什区第三小学跟岗学习,并邀请对方深入学校把脉问诊、指导培训,合作和共享实现了常态化。如今,吉日嘎朗图小学立足区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按照“精、准、细、严、实”的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五育并举”,课后服务丰富多彩,学生“一分两率”(即平均分,优生率和及格率)有了质的突破,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结对共建的2所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等方面,制定了借助互联网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计划,充分发挥优质名校的引领作用,以面对面、手把手、线连线的多样化方式,通过“组团式”送教、“结对式”跟学、“浸润式”体验多形式互动,构筑起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吉日嘎朗图小学先后选派24批次教师和环节干部到康巴什区第三小学进行“跟岗”学习,实施全学科教师与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名优老师一对一“师徒结对”,共享课程设置,突出课堂实效,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康巴什区第三小学多次选派学科老师赴吉日嘎朗图小学“精准送课”,并通过“网络同频”等形式,开展集体教研、说课、分析课例、示范课等活动,累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同步课堂+网络研修”50余次。在名师名校的引领和带动下,吉日嘎朗图小学先后有3名教师荣获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市级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2名教师荣获旗级荣誉,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在“城乡伙伴手拉手,共奔幸福生活路”主题研学活动中,康巴什区第三小学的孩子走出课堂,走进乡村,聆听小镇上饱含教育情怀的动人故事;走进原生态农场,组建起小小生产队,搅拌饲料、喂牛、打葵花,在金色的季节里守望成长,体验收获的喜悦。吉日嘎朗图小学的孩子们走进鄂尔多斯博物馆,探寻历史文化发展的足迹,穿越几亿年的化石、威猛的恐龙,还有风格独特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等,这些是他们对城市之旅的生动印象。在2所学校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孩子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收获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中收获涵养。

如今,杭锦旗吉日嘎朗图小学在康巴什区第三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带动下,努力提升办学内涵和办学水平,已发展成为了一所教学质量上乘、办学特色鲜明、师生健康阳光的“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乡村特色品牌学校。随着结对共建和“网际交互教室”的全覆盖,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进结对共建,城乡互联,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度聚焦课堂,以点覆盖面的效果打造“吉小好课堂”,让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及周边地区乡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满意的、温暖的教育,让每一名乡村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打造美好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两”所学校“一”个课堂》



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xc/19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000015号-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