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蒙古族丧葬习俗

蒙古俗话说:“人即生墓始形”。意思是说,人一生下来便逐渐走向死亡,作为生命的客观规律,死与生同样不可避免。就像人活着的时候状况各异,死亡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一样,吊丧方式及其体现的风俗习惯也有一定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几个世纪以来,蒙古人吊丧风俗的变化要比其它风俗的变化要大的多。由于各地各部族所处自然和社会人文环境的不同,其吊丧习俗也有所区别。

同其他民族语言相似,蒙古语里因为忌讳“死”而替代的词眼儿很多。比如过去把地位高的政治、宗教界人物的死亡说成“升天”、“成佛”、“云挡”、“圆寂”、“换袈裟”、“永恒”等;把普通人的死说成“闭眼”、“长眠”、“体休”、“骨休”、“去世”、“到真界”、“走了”、“没了”;把小孩的死说成“丢失”等。

如果哪一家死人,家人和亲属必须用某种方式让外界知道。如在蒙古包门前横放一大木杆或白天黑夜都盖着蒙古包的天窗等。在衣着方面,不扣蒙古袍的胸扣,女人取下耳环(老人去世取下两个耳环,兄长去世取下右耳环,辈分小的人去世取下左耳环)等。不向人问候,也不回答别人的问候。因此,平时非常忌讳上述情况的发生。

人死后多数情况下请喇嘛念经,指点死者灵魂转生的路径,看出殡的日子,家人和亲朋好友对死者进行祭奠。在念安魂经和祭奠期间,该场所禁止烧火做饭、吃喝、大声喧哗,尤其忌讳狗、猫等进入。认为万一狗、猫等跳过尸体,会使灵魂受惊,因而尸体会坐了起来。也忌讳带入镜子,死者的灵魂会因为害怕镜子而迷路,影响正常转生。

喇嘛根据《哈斯耗日其格》的蒙文古经和死者的出生年月日、死亡时辰等推算出出殡的日子、时间、方向。也有的人不十分在乎这些,自己认为合适就行。但有一种传统习俗多数人都遵从,那就是不从蒙古包门口出尸体,而卸开门西边的一两块哈纳,出一个豁口,把尸体先脚后头地抬出。一般认为,活人走的门死人不可以出,否则“死门打开”,十分不吉。如果实在不得已,在门框上挂一条黑白相间的毛绳子,在门槛上放一根细木条、一本佛经或一把木炖刀,从其上面过尸,抬尸人须把木条踩断。当然这是迷信做法。

在13世纪,蒙古人“以高声痛哭表示哀悼”(威廉·鲁布鲁克),而接受佛教后这一传统发生了变化。佛论认为“哭喊会使亡灵受惊迷路,如泪水沾尸体,亡灵会沉入泪海而不能转生”,因而在丧事上只许啜泣不敢哭喊,这已经成为普遍遵从的规矩。

和多数汉族人做的相似,对于参加出殡安葬仪式的亲戚朋友,事后由死者家属拿酒菜招待,叫做“吃福饭”。一方面,大家对死者家属给与帮助和表示哀悼是在于常理;另一方面,俗话说“婚事随鬼,丧事跟福”,除了个人有忌讳参加丧葬活动的,一般都不回避。尤其是对于高龄亡者的“福饭”,人们认为吃了会得到去世人的寿福。

蒙古人的丧葬形式在近一千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都知道,历代蒙古皇帝及大臣们的陵墓至今一座也没有被发现。尤其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处究竟在何方?蒙、美、日等国家的科学工作者寻找了许多年也未有结果。那是民众及学术界一直







































中医治疗白癜风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xc/128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000015号-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