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卫健事业行稳致远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5.34%、18.27/10万下降到3.56%、14.92/10万,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1岁,提高了1.3岁……
一个个幼小生命的生长、一个个长者寿命的延长,综合反映国民健康水平指标的变化,折射出内蒙古各族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这5年,全区卫生健康部门步履铿锵,强力推进健康内蒙古行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健康扶贫和疫情防控重大成果,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人民至上,健康优先。保障人民健康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5年,内蒙古累计投入77.73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把群众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不断增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过去5年,贫困患者整体救治率达99.8%,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达25种,救治贫困患者4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住贫困人口全覆盖。全区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34张,执业(助理)医师3.08人、注册护士3.17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12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内蒙古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19家医院、22个科室、24名个人获评国家先进典型。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覆盖全区三分之二以上旗县,救治能力明显加强。
确保基层人民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少生病”,年,内蒙古投入12.8亿元,支持52医院、31个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近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清零。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乃“国之大者”。截至年,内蒙古建成医养结合机构个,大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环境,在全国率先开展婴幼儿照护示范盟市创建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三项制度”等,解决“一老一小”之民生关切。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病在基层、大病分级转”的就医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赤峰、包头、鄂尔多斯3市入列国家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11个旗县成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医院综合改革,60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全面破除。
5年来,内蒙古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着力推进17个专项行动。年,全区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以上,即每人中有20人以上掌握了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内蒙古老百姓也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eerduosizx.com/eedssls/19636.html